企业名称: 金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联 系 人: 吴琳
联系电话: 0523-87236038
公司传真: 0523-87232283
网 址: www.jsjljs.cn
邮 箱: 653995961@qq.com
邮 编: 225464
公司地址: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南沙西路
4月26日,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全省建筑业工作会议,江苏省省长李学勇为这次会议作出批示,要求建筑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紧紧围绕率先建成建筑强省目标,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副省长何权在会上就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并提出江苏建筑业“十二五”目标:即力争全省建筑业经济总量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5万亿元。
何权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建筑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和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优化结构、拓展领域、壮大实力”的要求,着力在“四个更加突出”上下更大功夫,即:更加突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促进建筑业做强优势、做大规模;更加突出建筑经济发展质量,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更加突出科技进步,全面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更加突出节能环保、资源利用和绿色施工,充分发挥建筑业在节约型城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到2015年,力争江苏省建筑业经济总量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5万亿元,其中省外产值突破1万亿元、外经营业额突破100亿美元,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建筑业结构调整实现重要突破,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总产值超500亿元的县(市)达10个以上,一级资质以上企业超过1000家,营业额超100亿元的企业达30家以上,培育两家以上超500亿元的企业集团和一批百亿元规模的建筑产业园区,率先实现建筑强省建设目标。为完成上述目标,江苏省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发展率先建成建筑强省的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里的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统筹实施,要全力以赴做好以下5项工作:要着力推动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要大力推进建筑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要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巩固和扩大国内外建筑业市场份额;建立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建筑行业规范化水平;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努力为建筑强省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何权强调,建筑业是江苏省国民经济传统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优势产业,“十一五”期间在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市、县(区)有关部门和建筑行业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建设建筑强省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主要表现为稳增长、促发展。五年来,全省建筑业总产值以年均20%以上的幅度增长,继2009年江苏成为全国首个建筑业年总产值超万亿元的省份后,2010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达1.29万亿元。苏中、苏南、苏北建筑业各展所长、竞相发展,建筑强市(县)不断涌现,2010年建筑业产值超1000亿元的省辖市达5个、超100亿元的县(市)达32个。目前,江苏建筑业高等级企业数量、市场份额和利税总额等主要指标,以及获得鲁班奖、国优奖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调结构、促转型,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初步成效。全面启动实施科技兴业、人才强企、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先后取得435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国家级工法。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大幅度提升,全省一、二级注册建造师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关键岗位和主体工程持证上岗率分别提高到80%和70%。一大批优势建筑企业进入大型基础设施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工程施工领域,具备了在低碳、绿色、新能源等领域的施工能力;大力发展节地、节水、节材和智能、绿色环境建筑,全省新建建筑节能设计率、执行率分别达100%和98.4%,位居全国领先水平。同时,积极创新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方式,高等级资质企业初步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资本运作能力明显提升,两家企业成功上市,6家企业进入上市前辅导期;抓改革、增活力,建筑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深化建筑业管理体制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市县建筑业主管部门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建筑企业股权有序流转、股东进退有序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建设方式逐步实现由单纯工程施工向工程和项目管理总承包转变。在巩固扩大省内建筑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2010年实现省外建筑业总产值5000多亿元,累计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建筑外经营业额超亿美元的企业达到13家。在上海世博园区建设中,江苏是承接项目最多的省份,充分展示了江苏建筑铁军的良好形象。
会上,还宣读了江苏省政府关于新命名泰州等4市为“建筑强市”,高淳等10县(市、区)为“建筑强县”,常熟等9县(市、区)为“建筑之乡”和表彰建筑业优秀企业的决定。来自该省13个市及县(区)行政主要负责人,行业主管领导,优秀企业代表500多人参加会议。
——摘自〈建筑时报〉